我決定將我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的故事完整地記下來.....228

. 顯示和隱藏文字特效

 

 

我的這種想法可不是憑空隨便猜想出來的。

 

 

 

不論是我們從古典文學的小說當中,還是說從現代改變的古裝影視劇當中,都應該接觸過一個概念,這個概念叫做“銀針試毒”。

 

 

 

據傳在古代宮廷,特別是帝王,他們在吃飯之前,都會有專門的人用銀針或者是銀筷來試探一下食物是否有毒。

 

 

 

然而根據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,我們都知道這種方式用來試毒,其實試毒的結果卻並不一定準確。

 

 

 

因為古代人所指的毒,和我們現代人所指的毒有著天差地別的關係,我們現在所指的毒很廣泛,任何很有執行性物質都可以被稱之為毒,或者毒素,或者毒物。

 

 

 

而古代人所指的度,主要指的是單一的一種物質,那就是劇毒的砒霜。

 

 

 

砒霜,又俗稱信石,學名稱之為三氧化二砷,純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,不純的砒霜往往帶有紅色或紅黃色的塊狀結晶或顆粒,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,俗稱紅砷。

 

 

 

而我們都知道,古代的生產技術相對落後,致使使用的砒霜當中都會伴有少量的硫化砷化合物,而銀與硫相接觸,彼此間就可能產生化學反應,致使銀針的表面產生一層黑色的“硫化銀”。

 

 

 

而現在的提煉技術要比古代進步得太多了,因此砒霜都很純淨,不會在含有硫及硫化物,恰恰銀這種金屬化學性質相對穩定,因此通常情況下是不會與砒霜起反應的。

 

 

 

而也正是因為銀與硫可能產生化學反應這個原因,因此在一些並不含毒,但是裡面卻有硫元素存在的東西,也會有可能產生這種變化,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就好比我們常吃的雞蛋的蛋黃部分。

 

 

 

相反,在現代有些狠毒的物品,例如毒草、亞硝酸鹽、農藥、毒鼠藥、氰化物等,因為其成分當中不含硫,所以即便與銀針或者銀筷接觸,也不會出現黑色反應。

 

 

 

因此在現代,銀針試毒的這種方式已經被徹底的廢棄了,所以按照正常的道理來講,綜上所述,銀針非但不能鑑別毒物,更不能用來作為驗毒的工具。

 

 

 

文章部分已隱藏,請按【閱讀文章】 顯示全部文章  


...(【閱讀文章】 )

目錄  第221回 第222回 第223回 第224回 第225回 第226回 第227回 第228回 第229回 第230回


按讚 是一種 美德 轉發 分享 是一種 境界 你有什麼想法嗎?? 快留言!!

本篇文章取自網路,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請來信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撤除



本站小說章節所有內容均由粉絲提供,本站只做轉文,如果有能力,請到 起點支持正版小說